【有機生活】參觀阿得雷德垃圾回收場

送媽媽回台北隔天,我參加了老年俱樂部參觀阿得雷德垃圾回收場的活動。

澳洲幾個州在19世紀以前是各自發展起來的,沒啥聯繫。起先許多點是英國政府流放囚犯的地方。1834年通過的「南澳法案」,授權英國國王成立南澳州。「沃克斐爾計畫」(Wakefield Scheme)考慮到先前流放囚犯的殖民計畫失敗,轉而鼓勵一般已婚的夫婦舉家前來南澳發展。工業革命後產生的苦難與貧窮,產生一鼓動力,不少英國青年登陸。幾經爭議,阿得雷德被選為南澳首府。
直到20世紀聯邦運動興起,「聯邦法案」(the Commonwealth Bill)成立,聯邦政府才成立。

儘管如此,對我而言,澳洲各自為政、地方自治的感覺還是蠻重的。就拿我所在的阿得雷德來說,就政治疆界劃分說來,其實不算在阿得雷德市內,而屬於阿得雷德港安菲爾市(City of Port Adelaide Enfild)。整個大阿得雷德地區,有不少市。所以住在不同市裡,每年交給市議會的費用也是不同的,不過我們現在租屋,這些費用(包括垃圾處理費)都是地主支付的。每個市處理垃圾的方式也不大相同。

我們這次參觀的垃圾回收場,屬於大阿得雷德地區西北部管轄。
我一直覺得住在城市感覺很奇妙,雖然製造很多垃圾、很多廢水,但是這些廢物似乎都自動消失在我們面前。一種與土地、現實很疏離的感覺。很想知道垃圾到底到哪去了,是怎麼被處理的。有一回,在報紙上看到政府刊登宣傳垃圾回收的廣告,一張工人在工廠裡分類垃圾的照片,著實讓我震驚了一下,我還以為這一切都已經自動化了呢。

路程有點遠,順搭這次計畫主持人Alan的便車。不知是不是太久沒坐車了,狹小的車裡塞了五個人,大熱天40度,飛馳在大路上,覺得難受。身體自動調整,立刻陷入夢鄉。

我們在垃圾回收場旁設立的教育中心,聽工作人員解說垃圾回收的歷史及來龍去脈,隔著玻璃望著落地窗外成山的垃圾,和一臉無趣,分類垃圾的工人。
現在阿得雷德地區回收垃圾的方式大抵是這樣的,每家分配到3個約2百升的大型塑膠桶。分別收集一般垃圾 、回收垃圾及花園、菜園垃圾。一般垃圾被埋到掩埋場裡,回收垃圾則送到垃圾回收中心分類,再送出給處理公司再利用,花園垃圾則送往堆肥場。每週垃圾車來收一般垃圾一次,綠色垃圾和回收垃圾都是每兩週收一次。不管製造多少垃圾,各戶的垃圾處理費都是一樣的。
垃圾車把垃圾運來回收中心,工人開大型推車將回收垃圾推進一個大型處理機器裡,因重量不同,紙會與其他垃圾分離,末端工人則一一將其他回收垃圾手動放置到正確的管線上。光是塑膠就有5種不同的分類,看起來都很像,必須一一分類。像是牛奶瓶和瓶蓋是兩種不同的塑膠,必須分開。有經驗的人都知道,飲料或是牛奶被悶在罐子裡幾個禮拜之後,會變得很噁心,如果丟垃圾的人沒把瓶蓋分離,工人就得把把它們分開。這麼辛苦的工作。也難怪每個人都滿臉菜色。

解說的大姊非常活潑,戴了頂綠色假髮,像小丑一樣。大約她平時的對象都是小學生。當她講述垃圾收集的歷史時,提到,只要政府發給的垃圾盛裝容器越大,市民就傾向把它們裝滿,像無底洞一樣,好像不裝滿會虧到。讓我想到剛搬進來時,地主一再提醒我要記得倒垃圾,就是錢都已經付了,不倒可惜的心態啊。

離開舒適安靜的冷氣房,一股垃圾臭氣撲鼻而來。老人們往Pub去吃午餐。我和Bicycle Fish則到樹下啃食自製的午餐。出門前,Alan的妻子特地把我的午餐放到澳式便當盒裡─一個小提箱,裡頭放了一大個冰塊盒,真是周到。
Bicycle Fish告訴我,這些老人們可看不起我們這樣野餐的人哩。我倒覺得Pub很可怕。裡面要不是陰陰暗暗的,要不是擺滿了賭博遊戲台,要不是賭馬的地方。還一鼓怪怪的味道。老人們的食物,不外白麵包、炸薯條、炸XX、一大塊肉,和一點沙拉。我和Bicycle Fish都不禁佩服,吃這種食物,還能活到這般歲數,而且還很健康的模樣。要瞭解澳洲的普羅文化,尤其是鄉下,我相信Pub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,說不定和歐洲的Cafe一樣重要。

後來,我們又來到塑膠再生工廠,這裡什麼塑膠都收,也是我回收塑膠袋的地方,每半年來一次。工廠吵雜、氣味濃重就不消說了。沒有舒適的解說冷氣房,大部分的老人們都躲在辦公室裡。只有幾個熱誠的,跟著經理聽解說。再生製品大約是樑柱等,好處是較不易受腐蝕,壽命較木頭長。不過目前價格還比木頭略高。經理認為,只要撐過這幾年,未來前景是相當看好的。

回到Alan家,因為Bicycle Fish的輪胎爆了,我有機會一覽Alan的相簿。想不到他在七0年代,就和妻子在一場35天澳洲─亞洲─俄羅斯─歐州的旅程中來過台灣。想不到台灣還曾是個旅遊熱點呢!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。

小學的時候,我還是個很狗腿官方學校的人,當過小學自治市長。我崇信大人們教給我的教條,在學校推動垃圾分類。當時小學垃圾桶有藍紅兩種,分別丟棄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垃圾。塑膠到底是可燃物還是不可燃物,一直是大家爭執的焦點。因為大人們告訴我,塑膠在XX度高溫下燃燒,是「無毒無害」的,所以我積極地鼓吹大家把塑膠歸為可燃物。有人質疑,我們在教室裡頭做垃圾分類,垃圾車來收,不又混在一起。但是我深信,大人們不會叫我們做這麼無聊的事情。
有一陣子,大人們花了很多納稅人的血汗錢搞過什麼「回收寶寶」之類的大型回收箱,我也積極地推廣大家使用。但是它們沒多久便不見蹤影了。
後來垃圾不落地的時代來了,垃圾分類做得有模有樣。我好奇,它們最後真得到哪去了。

發表留言